胡天佑
谨以此文献给佛山一中所有老师,你们凭渊博的学识,用辛勤的劳动锤炼出我们扎实的文化基础、强健的体魄和吃苦耐劳、乐观向上的精神。
一.回家乡务农
我感谢上天在我人生的旅程中赐予我很多好朋友。他们在我困难的时候常常来看望我,帮助我,鼓励我,和我一道走出困境。除了上面提到的发小吴建伟,我在恩平还有两个很好的朋友,一个是恩平一中的岑良森,一个是江门一中的刘劲予。儿时,我们一起爬树,钓鱼,上学,玩耍。和我一样,岑良森高中后回乡务农。他为人豪爽热情、乐于助人。他在县城长大,却不自傲,人缘极佳, 木工泥瓦活样样都能干。因为父母还在县城,每周从乡下骑单车回去探望父母时,他都拐路来看我;我家门窗坏了、炉灶堵烟、屋顶漏雨,全靠他一手搞定;有时候自留地、养猪等家里的事情他也插手帮忙;我上山打柴,他多次来到山脚接我,有时甚至爬到山腰,接过我的柴担,担心我饿,从家里还带给我一包蕃薯芋头之类。然后我们边走边聊一直把柴挑回家。见我打柴路途太远,他邀请我到他插队的家里住几天,因为他家就在山脚,我欣然前往。记得去他家路上,碰上大雨,两人只有一件雨衣,只能共用。顶着横风斜雨,他笑着说,我们就像鲁迅那样呼啸着前进。两个人有说有笑打了两三天柴,然后用一辆大板车拉回县城。当然,柴都归我。他说他有钱用,因为他妈妈那时还继续当中学老师。刘劲予喜欢文学,古今中外小说和评论读得极多,满肚文墨,立志像高尔基那样生活。因为他有学问,明事理,又热心助人,我们父子对他极为信赖,很多事情都跟他商量。
我在乡下困难时期,对我帮助很大的另外一个同学是吴建伟。他是我们中间唯一幸运没有下乡的同学。在高二时,他家从恩平搬到开平。文革时,他在开平县城一个中学教书。他为人正直、老实,冷静、沉着、细心,遇到事情,我们大家时时看重他的意见。尽管那时他的工资收入也勉强维持生活,他不时会寄几块钱来帮我们应急。第一次他来看我,见我们只有一个锅,煮饭,煮菜轮流用。下次探望,他给我们带了一个崭新的钢精锅。那时在乡下有这样的锅,是奢侈品。
佛山一中来看我最多的是黄英侠。 他是忠厚老实的农家子弟,他时时急朋友之所急,来了自然要帮我干活。记得有一次,他还带来佛山一中甄卓涛、 梅仲秀、李国贤等一班台山同学,刚好我家有一大堆白菜要晒菜干,先要用开水烫熟,再凉晒。我正在发愁,他们七手八脚,一个下午就把这些活搞定;他还是抓田鸡高手,夏夜,特别是雨后,田鸡清脆的叫声,会响彻水田,池塘。英侠把手电顶在额头,电光碰到田鸡眼睛,会反射回自己的眼睛,这样能看到很远地方的田鸡(青蛙)。定位好了,就慢慢走上去把田鸡抓住,因为田鸡被强力光线照射不会动。那时乡下缺少肉类,田鸡可以当作蛋白质的补充品,而且肉质细嫩鲜美。
佛山一中还有一位来探望过我的是高二丙的朱秉衡。他文才、口才一流,自视甚高。也许是缘分,虽年级不同,但我们成为好朋友。记得文革期间,有一天晚饭后,我们一起去佛山,要走一段柏油马路。因为天热,我只穿着人字拖鞋,我们只顾说话,没有留意脚下,我突然踩到一条毒蛇,它反身在我脚上狠狠地咬一口。我感到巨痛,脚立即肿了起来。幸亏佛山一中紧挨佛山地区医院,他马上把我背到医院,请来医生护士,打针,放血,吃药。我大大呕吐了两次,沉沉睡去。他一直守候我的身边。第二天医生确定我没事,他才和我一起回学校。下乡几年,他多次来乡下看我。我们书信来往甚多,相互鼓励支持,共度艰难岁月。
世事难料,几十年后,我这几个好朋友天各一方,各有作为。岑良森在恩平办起麦克风厂,手下几百工人,每年向国家上缴大笔税金;刘劲予当上广东教育学院院长,为国家培养大量人才;朱秉衡则是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主任,为民造福一方;吴建伟在美国三藩市邮局工作,当上美国公务员;黄英侠在美国波士顿地铁公司当修理工,收入颇丰;而我在美国当教授。这印证一个简单道理,未来是不可知的,我们只能跟着各自命运走。兄弟登山,各自努力。(未完待续)
胡天佑生平简介:
胡天佑,中国广东恩平人。1973年进中山大学数学专业学习,毕业后进入恩平机电厂当工人。1978年再进中山大学读研究生,主修概率论随机过程,获理学硕士学位。毕业后到广州师院任教。198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,主修分形理论和调和分析,获博士学位。毕业后任教于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格林贝校区,历任助教、副教授、正教授。曾多次发表重要数学文章: 《中国科学-数学》《数学进展》《应用数学进展》《美国数学学会交流》《剑桥哲理学会数学论文集》《美国数学学会会刊》等等。多年来在下述课题有研究成果:维尔斯托拉斯函数和拉特马赫函数图像的分形性质和奇异性,自相似测度的局部维数和重分形性质, 自相似测度的傅里叶变换在无穷远处的性质, 贝努里卷积的谱性质, 两康托尔集的平移交集结构,等等。上述结果不断被国内外同行专家引用, 从而对分形理论和调和分析的研究发展作出应有贡献。
胡天佑教授于5月22日下午,因患新冠肺炎, 医治无效去世。
胡教授于2016年退休,退休后继续写学术论文,并开始写个人回忆录。胡教授染病后,心情一直乐观,甚至在住院治疗期间,仍然心存愿望,出院后写完个人回忆录,并将感染病毒的经历写入回忆录。非常不幸胡教授的遗愿未能实现。本报征得胡教授家人同意,将陆续发表胡教授回忆录。
来源:胡天佑回忆录
照片提供:胡教授太太 宝琴
编辑:《密城时报》编辑部